(资料图片)
周太祖郭威(公元 904-954 年),唐天祐元年生,字文仲(一作仲文),诨名郭雀儿。邢州(今河北隆尧县,一说邢台)尧山人。母王氏,郭威从小孤贫,依潞州人常氏,故本姓"常"。早年丧父。母携他改嫁郭氏,于是改姓"郭",事晋为顺州刺史,战死。郭威为后汉大将,他灭后汉后称帝,为后周创建者。公元 951—954 年在位,计4年。
当时朝中无主,李太后临朝听政,郭威定计,议立武宁节度使刘赟(刘崇之子,高祖刘知远之侄)为帝,并遣使至徐州奉迎。此时,辽兵数万攻内丘 (今属河北省)。12月,郭威从汴京发兵至漕州 (今河南濮阳县)。将十数千人忽然大噪,对郭威说; "皇帝该你自己做,将士抢掠京城,与刘家结了仇,不能再让刘家人做皇帝。"并撕裂黄旗,披在郭威身上,拥立为帝,"万岁"呼声震地。澶州兵变时,刘赟已到宋州 (今河南商丘)。当时监军王峻、王殷认为"天无二日,地无二主",便派兵去宋州将刘赟拘留,杀其心腹数人。以李太后名义废刘赟为湘阴公。以郭威为侍中监国。郭威夺得国政,不久杀刘赟于宋州,后汉亡。
公元 951 年(广顺元年)正月丁卯日,郭威在崇元殿称帝,国号为"周",定都汴京,建年号为"广顺",史称"后周"。
郭威在宋州杀死刘赟之后,其父刘崇闻讯后就在晋阳(即今太原)自立为帝,仍用汉乾祐年号,他占有河东 12 州之地,史称"北汉",与郭威的后周政权长期对峙。北汉刘崇势力难以和后周对抗,便勾结契丹,他遣使致书契丹主自称"侄皇帝致书叔天授皇帝",以求契丹的援助;契丹也希望凭借刘崇之力来牵制后周。
公元 951年(广顺元年)2 月,北汉刘崇发兵五道攻晋州(今山西临汾市),遭到后周节度使王晏的痛击,北汉军死伤甚多,只得退兵。10 月,契丹又兴兵五万会同北汉入侵,进攻晋州,普州城坚,刘崇和契丹军数万围攻 50 余天没攻下,天气渐冷,下了大雪,不敢久留,烧营夜撤,周军乘机追击,北汉兵跌入崖谷中伤亡很大,契丹兵马损失十之三四。此次败后,北汉与契丹再未组织进攻,北部边境基本安定下来。郭威开始集中精力处理内政。
继沙陀人的三个小朝廷而兴起的周朝。虽历年极短促。但在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历史趋势上却出现了转机,对沙陀人的野蛮性政治开始进行改革,使大分裂局面开始转向统一。
郭威出身于贫苦之家,知道民间疾苦,他读过—些书,颇能顺从民意。他称帝后对宰相王峻说;"我是在穷苦中长大,碰到机运当了皇帝,不敢重敛百姓以豪华自己。"因而他励精图强,革除积弊,在黑暗的五代,可说是晨光微露。他是-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。也是五代时期的杰出政治家,他所开创的后周王朝为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。